奮斗正當時丨故事三則
2020-06-25
奮斗正當時,我們都是追夢人。
林升基礎從來不乏朝氣蓬勃、奮發有為、能挑大梁的優秀員工。他們惜時如金孜孜以求,不斷汲取知識積累經驗;他們業精于勤厚積薄發,將經驗知識轉化成生產力;他們鏗鏘有力勇挑重擔,不斷追逐自己的夢想,他們休戚與共共同唱響林升口碑,樹立林升品牌。
思想上的巨人
----記項目技術負責李坤發
技術
李坤發有著豐富的現場施工經驗和全面的地基基礎施工技術知識。
自2008年入行以來,李坤發在浙江省杭州市、江蘇省蘇州市以及廣東省、福建省多地擔任過20多個項目的技術負責人,這些項目涉及幾乎所有地基基礎施工領域的樁、墻的施工工法,涉及淤泥、粘土、粉砂、巖層等各種不同地質地層的施工。談起這些經歷他津津樂道,這些地方日復一日施工的日子,也是他一點一滴學習和積累的日子,積累施工經驗,積累各方面的技術知識。
在積累實踐經驗的同時,他還通過不斷學習增加自己的理論知識。他在國內各類建筑刊物上發表了《淺析在建筑群進行基礎施工的影響》、《地下連續墻成槽施工中泥漿的質量控制》、《市政地鐵工程中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探析》等地下連續墻方面的技術論文七篇,還獲得過一項名為《地基基礎工程建設標準檢測通過V1.0》的發明專利,他用理論指導實踐,用實踐去檢驗理論,他是公認的技術“大牛”。
將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轉化成生產力,讓質量看得見
地基基礎工程領域的施工過程絕大多數是在地下進行的,是看不見的,不直觀的,只有在開挖之后才知道誰在“裸泳”在渾水摸魚。
2019年的杭州地鐵SG9-1標四季青站地下連續墻項目,地下連續墻深度普遍超過60米,入圓礫層30米左右,入巖2米,超長超重的地下連續墻鋼筋籠(單幅槽段鋼筋籠最長63.4米,最重82噸)采用整體制作兩節吊裝,槽口拼裝下放的施工方法,為保證地下連續墻質量,在施工中,他從泥漿質量入手把控成槽質量,從焊接質量入手把控鋼筋籠質量,從鋼筋籠形心計算、吊裝點設計上入手把控鋼筋籠吊裝安全和質量...凌晨兩三點處理技術難題是司空見慣,他手機24小時開機,配合項目負責人帶領工人日夜奮戰,提前四個月完成施工任務。此項目在后續開挖過程中質量肉眼可見:地下連續墻垂直度良好,無大面積鼓包,無滲水、漏水等質量問題。與行業比,無論從工程質量還是施工速度上都處于領先水平,獲得業主單位和總承包單位的錦旗兩面,為公司贏得一片片贊譽。
李坤發是公司極少數能夠編制技術標及專項施工方案的員工。他撰寫的技術標書文如其人,專業詳實、嚴謹不拖沓且言簡意賅、通俗易懂,每個技術標都嚴格根據當下項目實際情況設計編纂,包含技術方面的方案、內容、機具設備、人力和保障措施,預演了幾乎所有可能出現的阻礙施工的情況,并逐一提出解決辦法。2019年一年時間編制技術標及專項施工方案10個,為我公司在投標工作錦上添花。
干的多說的少,用嚴謹負責的態度去做事兒
他對工程施工永遠只有鞭策,一幅墻從設計到吊裝完成,即便是鋼筋籠每個焊接點質量的把控都是他親力親為的,即便是質量完全符合標準要求順利入槽,他都只有一句話“這焊的是些啥”,即便得到業主單位、總承包單位的錦旗肯定,在他這里也只是“差強人意”。
他對質量要求嚴格到近乎苛刻,平日里大度隨和、溫文爾雅的李坤發遇到不按章操作的會“怒發沖冠”,蒞臨建設現場總是“不怒自威”。
他既是思想上的巨人,也是行動上的巨人。無論是烈日當頭的中午還是風雨交加的凌晨,每一幅異形幅吊裝階段李坤發都會坐鎮現場,他兢兢業業、克勤克儉為項目保駕護航,他擔任技術負責期間,未發生過一次技術原因導致的事故。
時間是我的財產,我的田畝是時間
——記經營核算部預算員蔣維國
近期,在杭政儲出【2018】58號地塊商業商務用房項目施工現場,有一個年輕的身影經常出沒,圍繞著TRD工法施工區域反復觀察,并時不時向周圍技術人員咨詢施工效率、施工精度、成墻質量以及此工法經濟效益等問題。“我是看到工地有新的工藝運用我就會去,因為你不懂施工的話沒辦法算量、算錢的”,這個年輕人就是經營核算部預算員蔣維國。
在項目現場“實勘”后,蔣維國會盡快的趕回公司本部辦公室,將重要的數據信息記錄下來,以備日后圖紙工程量計算與計價、工程款計量、工程預決算等工作的開展,他曾表示,施工行業的成長沒有什么捷徑,進步的路是時間和汗水鋪筑的。蔣維國是95后,是公司本部最年輕的員工之一,年輕的他擁有寶貴的時間財產,蓬勃的朝氣和積極地進取心,正式入職公司的三年時間里,他惜時如金精進不休,2017考取勞務證書;2018年考取安全生產管理三類人員B證、C證;2019年一次性考取二級建造師從業資格證和焊工證………“青春須早為,豈能長少年”,三年考取五本證書,在進步的道路上,他從沒有放緩腳步。
年輕人對未來總是充滿干勁,對工作總是充滿熱情,積極陽光大踏步地往前沖。2017年前后,正逢公司組織架構調整,是公司業務、業績快速上升的時間。那一年公司樁基項目很多,要進行的預算、核算、結算工作和出差投標工作也多,加班是常有的。晚飯在辦公室吃快餐,回到家已經是深夜,第二天又按時上班,著實讓蔣維國體驗了一把“夜以繼日”,但是他卻認為這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是一樁好事,參與的越多就會接觸越多,學習到的知識積累到的經驗也會越多,他表示,那段時間是累了一些,但也實實在在過的充實,學的扎實。
“我的崗位工作要求嚴謹,不允許出錯,就像投標的時候要看清楚標書要求,不能錯了,錯了可能就會導致廢標”,蔣維國在預算員崗位上任職,工作性質要求他必須心思縝密,為此,崗位內外他時刻鍛煉自己,培養精益求精的性格。曾經有一篇公眾號文章里面提到TRD工法,蔣維國感覺到里面一個術語表達有歧義,他就查閱課本、專業書籍、網絡三方面資料有理有據給筆者一個更嚴謹,引用率最高的表述詞,幫助筆者及時修正內容,避免了不良影響。之所以“錙銖必較”,蔣維國坦言,他正是覺得自己在工作的很多時候都太浮躁,不夠細心,所以刻意用‘反復做仔細做’這種方法鍛煉自己。知彼簡單自知難,誨人容易律己難,蔣維國知道尋找自己的短板,也知道如何去做補齊短板。
領導眼中的他,踏實進取,如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;同事眼中的他,積極陽光,如雨后甘露滋潤萬物,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氣息。正如歌德的名言“時間是我的財產,我的田畝是時間”,蔣維國用時間去實踐,去積累,趁年輕的時光去追逐夢想。
“老司機”張瑞:不以打工者心態去工作
--記銑槽機駕駛員張瑞
老司機
我公司目前擁有寶峨BC40(MC96主機)和徐工XTC80\85兩臺雙輪銑槽機,均為國內外頂尖地下連續墻施工設備,保養維護的技術要求和經驗要求極高。
以寶峨BC40(MC96主機)雙輪銑槽機為例,泥漿泵和兩個齒輪箱是“三大件”,它們的健康需要隨時關注。此外,還有驅動單元、動力單元、卷揚系統、液壓卷管系統、絞盤、銑輪......大大小小幾十個工作系統和成百上千個關鍵部位需要保養,聘請外部人員保養一次的費用都是幾十萬現金起步,而張瑞愛琢磨能鉆研,十數年成槽機、銑槽機駕駛生涯積累了豐富的設備檢修、維護和保養經驗,他帶領同事自己動手,銑槽機保養問題迎刃而解。目前,這臺銑槽機已經安全平穩運行4000多小時,沒有因為機車原因耽誤工程進度,實實在在地為公司節約成本近百萬,部門領導及周圍的同事紛紛豎起大拇指:老司機,不愧是老司機。
這些設備就是我的孩子
今年六一兒童節當天,張瑞在朋友圈發文“祝你歲月無波瀾,敬我余生不悲歡......”配圖是自己遠方的一雙兒女,此時的張瑞卻正在項目上與銑槽機作伴。
入職我公司,張瑞的身心從來都是與銑槽機綁在一起,銑槽機在哪里他就在哪里。最開始公司只有一臺銑槽機時候,他作為駕駛員與設備朝夕相處,后來添了設備他兩臺設備兩頭跑,哪里有故障他就去哪里,為了更好的解決銑槽機上的問題,他不間斷的去上海寶峨集團進修,持續彌補技術上的不足。他幽默的表示,這兩臺設備就是他的孩子,為它們的健康簡直操碎了心。每當談起自己的孩子和銑槽機時候,一米九,接近190斤的彪形大漢眉眼間總有幾縷溫柔一閃而過。
不以打工者形態去工作
除了自己“親生的”銑槽機,他還幫忙照顧“鄰居家”的成槽機。因為他為人謙和技術又好,設備上的問題大家都找他,他從不推辭,也總能用心地解決。他不忙的時候喜歡“巡視”各種設備,總能在車輛發生不良初期主動及時修復以減少損失,時常給人一種錯覺:張瑞如此賣力,這公司莫不是他家的?
張瑞干什么工作都用心,去年他參與了徐工XTC80\85雙輪銑槽機采購前的籌備工作,期間他再次發揮熟悉設備的優勢,設身處地為設備組件的選配提供經驗支持,幫助部門決定舍棄此設備出廠時搭配的銑輪,轉而選配能夠與寶峨BC40(MC96主機)銑槽機通用的銑輪以及其他一系列配件,以做到設備備件的最小儲備率和最大利用率。實踐證明,出廠前選配比出廠后改裝既可以直接節約資金,又可以使兩臺不同品牌銑槽機的很多備件通用,無形之中又省下一筆設備配件儲備費用。
駕駛技術精湛、操作零事故是基本操作,他精于排除各類機械故障,精通不同品牌設備備件的相互轉換,知道如何在設備選購、選配中精準避坑,更會代領大家自主檢修設備為公司節本增效......三十出頭怎么擁有這么多技能,張瑞坦言,工作總是以打工者心態去做,那就什么都學不會。
工作總是以打工者心態去做,那就什么都學不會,“老司機”們的話總是這么樸素且富有哲理。